开封拼团购房222群(122)
  • 浅浅:这个楼盘到底好不好?
  • 雪花飘飘:好的呢。
  • 零:这个楼盘周边环境设施怎么样?
  • 英雄:我去看过,很齐全。
  • 牛转乾坤:这个楼盘价格波动大么?
  • 日记本:这个楼盘性价比高。
  • 回忆:我建议你们去楼盘看看。
  • 大头:也可以直接咨询置业管家。
  • 吃了么:什么时候大家一起去看看啊。
  • 蓝天:上周我已经签合同了。
137人申请入群

李青云:人口视角下的楼市和股市

发布时间: 2018-04-26 14:22:29

来源: 东方财富网

分类: 业界访谈

105次浏览


人口问题已成为影响经济增长和经济转型的重要问题之一,中国人口结构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M2很高,但是资金利率下不去呢?人口视角下的楼市和股票市场又是怎样的?对此,东方财富网邀请到了天津民晟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青云先生做客《财富观察》栏目,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精彩观点。

以下为采访实录:

东方财富网: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看今天的财富观察。近一段时间我们看到整个市场都不太好做,很多投资品种都是有比较高的难度才能够做得到。最近一段时间我们需要从另外一个角度观察这个市场,这个角度是我们常听说,但是又很少能够看明白、听明白的,接下来我们先听一听今天嘉宾的看法。李博士您好。

李青云:你好。

东方财富网:说到人口,说到宏观一点的经济,我们普通人而言还挺困惑的,也常听说,也常看媒体的一些报道,但是看来看去总是被牵着鼻子走,自己没有判断能力。今天咱们借这个机会跟李博士一起聊聊有关于人口更深入的东西,首先第一个问题特别关心的从新中国到现在时间已经非常久了,我们发现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以前咱们都说咱们人口众多,是一个优势。后来到了这两年又发现年轻人太少了,老年人太多了。所以我们一直在想是不是我们优势没了,未来我们将会经受个人生活的压力,经济未来的压力等等,会是这样吗?您的观点是怎样的?

李青云:首先我非常同意你这个说法,我们之前从总量的角度来说我们有一个红利期,现在有一个专利的说法是不是负债期要来临,这个我个人比较认同。但是某种意义上讲这样的一个研究方向或者关注的视角比较宏观,比较倾向于总量指标。那么总量指标有时候我们就不能够叫的很准,比较有把握的去判断,大概某个时点可能出现某个较为确定的变动,它是一个长趋势、大趋势,可能是在若干年呈现出一种确定的变化。对于我们在投资的时候,是不是能够借助它时点性的力量,我们觉得这个角度可能贡献不是那么大。所以我个人是从2006年开始,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口问题,当然首先它一定有总量的概念,但是更多的我想关注的是在微观的或者细节上的结构优没有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我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话题就是人口结构角度的事情,而不是总量角度的事情,我想从这个角度来说。

东方财富网:说到结构我自己有一个感受,我是90后,我是91年的,往前翻有80年,80年、90年、00年我们切身的感受,比如说我上学那会,初中、小学人特别多,一个班级很多人,还要增加班。据说我现在过年回家,我的同龄人结婚早的,有孩子当爹的,再送孩子上学,发现班的数量少了,以前四十个、五十个,现在变成三十个、二十个,每个班的学生也少了,我那个时候一个教室五六十号人装不下,现在也就三十多四十多,这是我自己生活的体验,这个跟结构,您的观察视角能给大家深入解读一下吗?

李青云:这就是一个重要的结构指标,就是出生年龄的结构。我今天也正好想从这个角度上跟大家聊,因为人口结构可以从很多指标上去说,年龄结构比如说性别结构诸如此类,但是年龄结构是最重要的一个角度,所以我想借这个话题聊一聊91年前、91年后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

东方财富网:我们已经看到这张图。


李青云:大家来看一下,首先这张图的数据来源是国家统计的公报,这是很权威的数字,依据这个数据来源我们做了这么一张曲线图。从1949年以后一直到刚刚过去的2017年,这么多年,每年出生的人口数量。那么很多人在研究人口和经济的时候,有时候会听到海外的一个词汇叫做战后婴儿潮。比方说美国有一个战后婴儿潮,日本有一个团块世代,其实也是战后婴儿潮,就是说1945年之后,我们是1949年之后有一个大量出生的状态。我们跟人家还不一样的一点,我们这幅图更加有意思,这幅图我们来看一下,我们这幅图相比其他的国家,我们的起落要多了几次,那么很多国家它战后一次大的人口出生,若干年后来了一次人口下降,就是这样一个起伏,或者1.5个起伏。我们很经典的三次起伏,大家首先看这个区间,50年代的后半期,受各种因素影响我们出现了一次人口的下降,那么这个影响因素过去了之后就是一次猛烈的拉抬,当时我们政策是鼓励生育,所以特殊影响因素过了之后大家生育的意愿又重新恢复,又生出了很多孩子。这就是著名的中国第二人口高峰,大概是1962年前后,一直到1974年前后,这前前后后12年左右生了将近三亿人,是我们最大的人口高峰。在1974年之后,我们又出现了一次人口的出生下滑,这个下滑的原因其实也特别好理解,就是往前倒推二十年你会发现他们的父母数量在下降,就是五十年代后半叶出生的人到了七十年代后半叶他变成父母,但是父母数量下降,所以他下降。当这个下降完成之后,我们在这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提倡计划生育,所以你看这个政策效果非常显著,如果没有计划生育的政策这次反弹大家看我的鼠标,它应该是一个很高的斜率向上走,但是很平缓了,这就是计划生育的好处。

接下来我们要注意的是这个区间,1987年到1990年,大体的区间是人口第三高峰区,它的顶峰就是1987年到1900年这四年。

东方财富网:难怪我上学的时候特别多。

李青云:1990年以后的状态特别值得我们关注,1990年一直到1999年来了一次特别长的人口出生下滑,这个下滑两个原因,一个还是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再一个就是在计划生育执行的后半期,一个阶段之后,又出现了1974年以后的人开始当父母了,但是1974年之后它的出生还是下降的,所以它出现了一次连续下降。1990年到1999年连续下降十年,数据比较引人注意,1990年出生了2700万人,但是到了1999人我们出生只有1150万左右。

东方财富网:这个下降的幅度有点夸张。

李青云:对,比较显著,非常显著。所以说十年我们的出生水准应该是下降了超过55%。这个下降的幅度或者说深度在主要国家是没有同量的例子。所以说我们这个情况叫做三起三落,或者三落三起,这是有别于很多国家的特殊情况,因为本身两个特殊原因,五十年代末特殊的背景加上计划生育政策也是多数国家并没有这个情况,这是我们国家的特殊政策,所以两个特殊原因导致了这样一个特殊情况。这个我是看的比较认真的一点,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在说做人口比较的时候,我们不好跟其他国家比,我们的结构非常特殊。这里面还有一个,最近两年看的比较多,我稍微提一下。这幅图最后这两个位置。

东方财富网:时间我看了一下,2016年、2017年。

李青云:我们2016年是放开二胎的一年,这第一年,当时预期2017年可能会效果更为好一些,结果事实上2017年比2016年生的少,远远低于很多预测和分析。

东方财富网:这个我要问一句,您觉得是为什么呢?

李青云:我们倒推回来看,你看请继续看这个图,看我指标索引,在2001年之后我们每年出生的水平一直在1600、1700这个位置上打横了,这个猛一看没有什么,但是往回看问题就来了,因为它对应的父母是这一截。也就是说父母数量日渐增长的背景下,我们的孩子才生出一个平稳的线,这就是大家常知道的概念了就是生育意愿的下降。没有以前那么热衷或者偏好,如果没有父母数量的增长,我们这些年出生数量是下降还不是平稳的。这个事情稍微推一下就更加值得我们关注了,1987年到1990年我们觉得这批孩子,现在不能说孩子了,他们要当父母了,那么等他们当了父母之后,接下来准备当父母的可就是这条线了。更加猛烈的一次下滑,就是父母数量猛烈下滑叠加出生意愿下降,所以我觉得再过几年我们可能,如果人口政策不做重大调整,并且或者采取措施鼓励的话,那么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个更为剧烈的下降曲线。

东方财富网:说到这我要问一句,如果是发达的经济体,发达的国家,他们比较健康的人口曲线应该是怎样的呢?和这个图对比一下,应该是怎样的呢?

李青云:据我分析还很难说健康与否,我们说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读,如果说我们想保持一个族群,它的人口数是相对稳定的,那么人口学家有一个说法,总和生育率要在2左右,不能低于2。那么但是你看大多数发达国家总和生育率是不断下降,很少达到2,所以我个人的一个分析是经济发展水平、社保水平越高,可能生育意愿越下降,我觉得不考虑健康不健康来衡量,而是一种人对生活品质追求之后的新的选择。

东方财富网:这个倒是挺值得我们再去思考的,如果说我们没有政策的限制,再没有生活、教育、医疗等限制的话,我们能够达到发达国家普通老百姓的平均水准的话,恐怕以咱们的观念多子多福或者人丁兴旺的观点在里面,假设我刚才说的几个条件都不在了,比如说政策物质都不在了,咱们老一辈人丁兴旺的观念能不能助我们人口回升呢,您刚才分析到的趋势不是刚才的限制,反而就是真的不想生了,您怎么看?

李青云:我觉得有一个例子都是中国人,台湾的情况。

东方财富网:台湾的情况,我们听一听。

李青云:它就是生育率下降了,它没有类似大陆比较严格的这种生育管控,没有这么严格的管控,虽然它也是有人口密度比较高的问题,但是经过发展它现在生育意愿是下降的。所以我觉得传统的观念是一方面,但是新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当然我还是认为那一点,生活水平的提升、社保程度的完善可能对它会有一个根本性的影响。

东方财富网:说实话,真是,在我生活当中,因为我做媒体的,很多资深财经记者,他们做的非常出色,自己会做生意、做老板,会自己创业,都非常成功,纵观他们,不管男生女生已经到了35岁左右,有的人别说是结婚,恋爱都没有,如果说是生孩子,怎么可能,我连爱人都没有生孩子的事情我不知道是多少年以后的事情,这个真的是挺常见的。如果说我爸那个年代,33、35没有结婚那应该在朋友圈会被耻笑。这确实值得我们研究,人口结构李博士讲的非常清楚,我第一次这么清晰发现人口波动和变化的原因,第二次就要深入解读人变了,经济规律、消费等等,怎么变呢?

李青云:我们看这张图真正想解决的问题了,首先我有这么一个分析框架,这个框架其实也很简单,我的逻辑是这样,消费品的结构会决定我们的产业结构,什么意思呢?如果大家都在买房,我们需要修路、建桥这是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产业结构一定是重资产主导,这是很好理解的一件事情。那么是重资产主导的状态,那么就会有一个融资的匹配问题,重资产结构特别适合银行债务融资,它不太适合股权融资。所以我这里面有一个逻辑关系,消费品结构当它集中在物品消费,比方说汽车、房产的时候,一定对应重资产结构为主,一定对应着银行融资主导。但是一旦消费品结构开始向比方说我们常说的服务转轨,那么产业结构一定会从重资产向轻资产转,那么融资结构一定会向银行可能就扩张性不会明显,但是股票市场、权益市场变的越来越重要,这是一个基本逻辑,这个不难理解。我们就要看这种变化什么时候发生,这个物理条件没有解决,后面很多东西不好动,所以我是从人口结构角度看这个变化或者说这个拐点在什么时候出现,而我一向认为总量指标不能告诉我这个时间点,只有结构指标才能告诉这个时间点。

我们有一个这样的非常简单的历史回归,就是历史回顾,我们说先借用一个通常的消费结构升级,最开始人们表示要消费,衣食温饱问题,随后要解决住行,买房买车。在买房买车之前应该是买家电比较多,我们看股票市场,九十年代是家电消费的高峰阶段,整个九十年代可能是把这个东西解决了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当时长虹都是赫赫有名的企业,再看股票市场的龙头股几乎是家电类的,两千年之后买房买车替代了家电消费的核心定位,包括买手机也变的厉害后,2000年后虽然市场起伏,但是值得我们关注,长期战胜大盘就是地产金融或者是为了满足他们运行的矿产、有色金属,所以我们的观点就是核心消费品是什么,它的核心产业就是这个阶段的核心产业,自然而然具备在长期战胜大盘的特点,那么怎么去判断它是核心消费品呢?一方面我们讲消费它是有两个角度来看的,消费是哪两个角度来看呢?第一我们在特定的时段要买什么,这叫消费对象,但是光有这个不行,因为我同时间可能有人在买房,有人在买车,有人可能已经买海外旅游,同一个时间段消费对象多种,所以还要叠加一个指标。最受关注的消费对象是哪个,也就是说有最多的消费者的那个是谁,所以这个就要看人口结构才知道什么阶段最多人想买什么,所以就是说有多少人在特定时段集中在买什么,这个东西我们就可以把它叫做核心消费品,这个核心消费品拉动的所有行业都可以说是该阶段的核心产业,它就具备,如果从价值投资角度上讲在这个阶段一定具备战胜大盘的优秀潜质。人口结构我们一直在看我们在什么阶段消费什么。

现在我们对这个图最主要的解读是什么呢?当然这个图这个解读对我来说还是很刻骨铭心,还是回到第三人口高峰上。1987年到1990年是我们年轻人,最新的这批高峰里面的核心点,我在2007年就有一个研判,2015年是我们刚需的拐点。那么比较小的城市可能在2015年之前比方说2014年就出现拐点,比较大的城市可能2015年之后若干年出现刚需的拐点,刚需拐点和投资需求是两个逻辑。那么我的观点是只有当刚需出现拐点之后,我们对房地产的关注度才有可能下降,但是不见得马上下降。现在来看比方说北京和上海,历史性的是2017年出现常住人口下降。

但是深圳仍然还在流入,这有个性化的原因,但是不管怎么样,现在我们可以看到深圳的房价一直比较坚挺,跟人口流入,说白了还是需求者的问题,我有足够的需求者我撑得住。但是我还是那个观点,大势所趋,还是有下降的时候,只不过由于吸引力的问题,它的下降可能比北京、上海来的更晚更迟,这是我特别关注的一个点。所以我个人在2015年之前我不太看好所谓一线城市房价下调拐点之类的东西。我记得很经典,2008年房价有一次回落,很多人咨询我该怎么办,我说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建议买入,我说拐点远未到来。但是现在我对这个问题就要保持警醒了,虽然现在大家对于房地产看的很重。

东方财富网:今年一季度开工率投资都不小的。

李青云:对,因为这是过去二三十年我们特别兴旺的一个行业,我觉得很正常。因为看这张图就知道我们有太多的人需要这二十年、三十年来解决住房问题,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往后人就少了,我们如果看产能问题,我们房地产的产能是按照高峰期配置的,一旦刚需下降,总会有那么一个时间点把投资需求拖下来,那时候产能就大过需求,这就不是刚需的问题,就是大过需求。极端个别城市的情况,可能还有更大的反转,因为从投资的角度上来讲,投资品的价格是边际定价,不是小区全部卖掉才定价,只要一套卖了就定价。所以特别吸引人的地方是不是还会有更强的边际抛售,是需要关注的。但是回过来为什么刻骨铭心呢?这点是我们眼下特别复杂的一个点,房地产涨还是不涨,还是跌,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我一直坚持我的观点。刚需未下降的时候,不能去看它会出现实质性的下降,所以人口结构给我的指示就是刚需我认为已到拐点,接下来观察什么时候投资需求会受到影响。

东方财富网:非常关键的观点,之前都是雾里看花,一会闪着黄的很漂亮,一会是红色,但是最终烟花从哪放出来不知道。今天李博士讲了人口的角度,我们一下子脑子就明白了,不论是房子还是股票,核心都是供求,你买的人多偏离价值一百倍还是涨的,供求的问题永远是核心,所以这个一下脑子就开了。但是问题李博士我得问一下,您把那一代人买房的需求包括车子,因为汽车的数据,如果您翻一下2017年的数据,朝气蓬勃,保有量、新增量都是很大的,家电等等,这都是那一代人积累买得起的,像我工作这两三年不可能买得起房子,如果爸妈不掏钱的话,如果我不发了横财的话,几百万的房子和几十万的车我是买不起的。接下来一个比较有趣的问题就是新一代人,90后、00后,不知道您研究多少,他们引导消费,我个人感受是很复杂的,就比如我90、91、92老90后,消费偏85,其实差不多,但是稍微年纪小一点,95后左右他们很前卫的,如果再小一点98、99,好像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消费能力的提高,好像没有那么简单判断这个消费品了,您是怎么研究的?

李青云:其实这个事情是这样的,因为我的核心点就一个,就是找到核心消费品。那么核心消费品它是跟消费者的数量严格挂钩的,那么站在这个时点上,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角度,复杂的时刻。一个我们年龄结构上有一个巨大的变动了,再一个我们正好又处在了一个从物品消费向服务消费跃升的拐点区域。所谓的年轻人特别喜欢这些东西,你会发现他对生活品质的提升是很明显的,不是之前比方说六十年代、七十年代的人首先只是看一个有没有的问题,至于好不好放在第二位再考虑,所以这里面这是一个,因为有两个角度的交集,这是不好理解的。如果单纯看新消费,那我们会觉得新消费是有增量的,但是新消费在整个经济体中所占的权重非常小。所以你说到这我就觉得今天我们讲到这里,我觉得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观点我要跟大家做一个深度交流,我们到底有没有M2放水。

我们在很多场合有人会提到我们有M2放水的情况,我个人一直不是特别认同这个说法,我个人的观点很简洁,放水什么意思就是钱放比较多。那么打比方我们真的在面粉里面加水,如果水多了,这个面应该是稀的。同样的道理,如果真的是水放多了,那么利率是不是应该是低的,我说的不是指导利率,而是市场实际利率应该是低的。只有实际利率是低的,才说明水多。这是基本原理。但是回去看我们这些年,M2的确特别高,但是市场资金利率也都没有下来过。

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所以我一致认为M2其实没有真正的放水。那么这里面我再举一个反例就更好理解了,我记得大概是在2016年2月份,日本的央行行长发表了一番感慨,他为了活跃经济放松银根,需要去放点水,他的基础货币,央行基础货币放了一倍出来,多放了一倍出来,但是市场CPI根本没有反应。为什么日本在那个阶段它放了,央行想放水,但是市场利率最终没有水出现。而我们的情况是货币管理机构稍稍松松口,M2就暴涨。同样的央行的行为,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效果,这也是促使我思考的原因。既然放水为什么资金率那么贵,既然贵就说明没有水多的问题。日本央行行长的表态促使我做了一个对照性的反思,这个事情我现在的结论是这样的,我们真的没怎么放水。你要说2009年是不是有点放,咱们另说,但是总体没有怎么放。因为这个事情讲原理就好办了,央行想放水,比方说降低存准,增加基础货币等等,外汇占款多一点等等,它有办法。但是央行意愿表达是不是真的在市场里面变成水,还要取决于市场,什么人呢?取决于有没有人贷款,因为我们的货币创造原理就是这样,基础货币放出来,需要有人把它不停的给借出来,才变成流通中的钱。那么什么情况下大家愿意去借钱呢?这就回到刚才讲的原理,消费品结构是房子、车子、基建的时候,重资产你的银行借贷就旺盛,你说日本2015年、2016年它会建很多房子、修很多路吗?普通人会贷款买房吗?日本当时的消费结构就不是一个以实物或者房子车子为主的状态,所以它的产业结构也不是一个依托银行借贷运行的状态,所以它想放,放而不得。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现在房地产高速扩张,基础设施飞速发展,买房的人唯恐贷不到款买房,借贷需求特别旺,央行一松口,这边就变成钱,M2就不停出来。

为什么M2很高,但是资金利率下不去呢?这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就是借贷能够发生还有一个原理,得有足够的抵押品,它是抵押品够了就能借出钱了,借出钱来就可以进行下一步循环。抵押品什么最好?不动产。仔细看我们国家过去十几二十年的数据,我们M2真正开始涨是在2004年、2005年之后,就是房地产真正开始大规模上涨以后,房地产上涨了,抵押品价值上升,所以我们就可以借出更多钱来,因为不动产是我们追逐热点,所以重新回到不动产行业,水涨船高,把不动产需求拉升,再涨再借,再借再涨,所以是不动产基建推动货币增长的自我循环。所以这个钱看起来很大,主要在这里面循环,M2如果给少了,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其他的行业会没有钱用,所以我们必须总是把M2不停往上涨,保障房地产基建资金需求的同时,重资产资金需求的同时,给其他行业留下一些资金用,这就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局面,M2很高,但是市场资金利率很贵。这句话引申起来情况可能有变化,它的上升跟房地产上涨挂钩的,如果某天我们不好说是哪一天,某天房地产开始一个系统性的回收,这意味着M2创造的循环要倒收回去,那时候你会发现钱越来越少了,房价低一点,钱又少一点,又开始倒循环回去了。这就是我特别佩服决策层的地方,一旦让它自由落入到自我倒循环的状态下,特别容易出现金融风险。所以现在要提出严防金融风险,全面防范金融风险,就特别有意义。为什么特别有意义呢?我们地产需求的刚需点已到,接下来投资需求是一个附属性的,这时候是调控的关键窗口期。

东方财富网:说到这回到李博士的那张图,有一段快速下降期,这一批人时间我看不太清楚,就是我这一代人左右。

李青云:你打头。

东方财富网:确实我打头早一点的已经二胎了,后面稍微晚一点93、95,感情好的也在准备结婚了,距离生娃恐怕还要等个两三年。我要问的就是这一大批如果到了他们该生育的理论上高峰期,那岂不是我们曲线更严峻。

李青云:下降更明显。

东方财富网:您说的人口消费结构的关系,再倒推消费品,再回到刚才讲的金融风险以及房子的问题上,那岂不是艰难期、严峻期在未来几年,而不是现在。

李青云:这个问题如果说的更深刻一点,还要再加一个角度。

东方财富网:还要加一个角度。

李青云:刚才提到美国的婴儿潮,大概持续了二十年左右,到六十年代中期就结束了,我们也都知道后来七十年代初美国出现了著名的滞胀,重资产需求下降之后出现了一次经济减速的问题。但是我认为我们要比它更加注意这一点,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需求的释放和收缩的情况比它来的更剧烈,因为人家的人口曲线比较平缓,我们是比较剧烈的,这是一个点。再补充一点是什么呢?欧洲的情况我们也要特别注意,欧洲二战有一次重建过程,说白了就是地产基建之类的东西。

它的这个集中建设的强度和我们过去三十多年的发展有平衡,集中发展。地产基建在需求没有解决的时候,每个需求都是很真实的,所以我需要大量的供给来满足。但是地产基建有一个问题,它一旦需求满足了就很多年不需要去更新。

所以在欧洲1973年之后也出了一次十多年的经济滞胀,那么它也有一个经济减速的问题,它是类似的。所以我觉得你刚才提示的这一点是我们要注意的一点,我们现在已经在从各个角度防控这个东西,这是我们决策层做的非常好的地方。这里面的基础逻辑就是这个,当六七十年代把传统消费的高峰走过,但是新生人又不足,这个去杠杆、去产能是必须要去面对的事情,所以我们早在几年前就做这件事情,我认为这个提前量打的特别好,它可以比较有效防范我们在未来出现欧美类似的情况,所以在这点上我觉得从去库存开始,到去产能,到去杠杆,是非常好,从这个角度非常好理解,非常精妙应对未来,非常的精彩。如果不从人口角度来看可能还看不出危险那么大,就像你两次提到,1991年之后出生的人越来越少,下降太快,意味着哪怕人人买一套房,会发现根本没有以前的销量大,所以必须要把这个产能去掉,杠杆收掉。

东方财富网:非常关键,接下来把这个话题往股市上引,人口结构李博士解读的非常清楚,股市上我们面临怎样的机会和挑战呢?因为刚才您讲到有好的该给的都给到,该涨的也涨到,接下来也有不好的,两面,您给大家都介绍一下。

李青云:从人口结构这样大的宏观角度看股票市场,肯定只能是看长期,我不能看短期,特别短的东西,但是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实实在在的需求,或者有价值的行业会在哪个时点进入到上升期。那么还是回到刚才说的那个核心消费品的概念,最多的人群集中消费的东西我们就叫核心消费品,那么我们刚刚那个图里面五十年代是一个小高峰,六十年代是一个大高峰,八十年代后半区也是一个高峰。我就是盯这三个高峰,因为它是人口重度密集区,这里面尤其要盯六十年代的高峰,因为这个高峰的人太多了,实际上现在买房买车,过去这些年买房买车主力也是六十年代的人。我会把前面两个高峰看的特别重,我们单纯讲投资的时候有一个观点就是说年轻人投资可以冒点风险,说中老年人你就得稳健一些,放在很多方面都是这样,放在生活上也是这样,年轻的时候我可以更多拼搏付出,但是到了中老年大家可能为了身体健康,为了方方面面,可能身体也不允许你大量消耗,所以它的生活方式生活理念都有调整,这就是我讲的一个我特别看重的理念。我们的六十年代人群在完成买房买车传统任务之后,它对于生活的追求点一定会从努力付出赚取收益的角度,会向更平稳更健康的状态转化。这里面我首当其冲看一点,我一直有一个拐点,买房买车完成之后人们才会真正去买保险,真正去关注理财需求。所以我看了很多国家在经济减速期股票市场行业发展的情况,很多国家理念都发现保险业都是在减速期排名前三的行业之一。所以从人口结构上决定了这批50岁左右的人他会更加关注这个角度的消费,保险和理财会变成他们有意识无意识的新兴消费品,虽然消费行业存在很久,但是变成大家集中消费集中关注的现在才是进入到高速期,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相信保险行业和理财行业应该是一个长期的上升路径。

东方财富网:在这我们再多加一个小问题,我不知道咱们观众朋友看创业企业多吗,因为很多创业企业或者很多概念性的东西,常喊一句话叫做消费升级,这个您怎么看,如果和人口放在一起讲。

李青云:这个我觉得也很好理解,我还是用历史案例来证明我的观点,欧洲的七十年代它是告别了经济高增长,因为房子车子都弄好了,所以银行杠杆要下来了,经济高速增长要结束了,有一个减速期,但是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情况,股票市场活跃度开始提高。我就很关注这一点,为什么经济GDP没有以前那么高,但是股票市场活跃度反而比以前更好,我就花了一点精力一看,透过股票市场我去看细分行业的东西,发现非常有意思的情况,很好可以解读刚才的问题,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百度一下,欧洲的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初是服饰行业的一个高峰发展期,很多知名的品牌,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比方说范思哲、阿玛尼,可能年轻人觉得我们的谈这些牌子有点时代感,这些牌子恰恰是那个时间段出现的,这就是典型的消费升级,一是要升级,关注品牌内涵和我的契合度,而不是仅仅有衣服穿,面料不错就可以。所以消费升级什么时候真正发生从我的角度讲,一定是买完房买完车,心静下来了才会关注生活方方面面,生活品质全面提升,这个时候你会发现很多都是轻资产行业,所以创业是有机会的。反过来轻资产行业的创业你如果用传统的银行贷款方式融资,你会发现没有办法去融资,所以这就是股权投资能够解决这个需求问题,这就是我们讲的融资结构会在房子车子买完以后出现真正的改变。

东方财富网:说到这我还真是想起一个数据,您提到2015年拐点,我们回头看最近这两年股票融资的数量,简单说就是新股的数量,真的是非常的多,而且从管理层的意愿来看提高股权融资比例和李博士的研究非常吻合,您怎么看接下来这几年,多说几句这方面的分析。

李青云: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其实我觉得这方面他们是代表性的,因为他的消费理念已经不再受六七十年代人的传统制约,他会更关注个性化的东西,所以我们说的排浪式的消费潮已经告终,年轻人更加注重个性契合度,但是个性的东西一定意味着不适合批量化,不适合大机器或者怎么样的生产,所以它的这种分化会让生活的各种细节变的丰富多彩。同样的我们拿一个东西,哪怕是拿一个杯子你会发现有各种各样的设计元素和设计理念,会发现生活的丰富程度提升,品质提升,我从这个意义上接下来分众的,细分的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会特别多。这里面有一部分或许具有较好的扩张性,当然有一部分就不见得适合扩张了,只是一个小众的状态,但是对于那些适合扩张的,我认为恰恰是为我们整个股权资本时代提供了特别好的种子群,这点我是偏乐观的。

东方财富网:非常感谢李博士,一档节目下来我最大的感受是意犹未尽,有诸多问题还没有问完,但是很可惜节目时间问题,暂时先到这里,未来咱们期待李博士多来节目,从您的角度看看当下的宏观,股票包括更多常听但是又听不明白的问题,听过李博士的解读之后,我发现一下清醒了很多,感谢李博士,我们这期节目先到这里。

责任编辑: dingyiming

团购报名

最新楼讯
楼盘导购更多>>
购房指南更多>>
小编推荐
订阅楼市楼讯